與生命中的未知共處 — 靜觀態度(信任)續篇
可能老天覺得我的文章《修習靜觀的七個態度—信任》寫得不太好,所以要我再寫補充版。(有興趣可以點擊以下連結閱讀更多)

其實我昨天又出血了(放心!我跟小隊友現在都很平安,你可安心閱讀),那血量還是我多次出血之冠(孕婦出血好恐怖好麻),那個量也實在該人無法忽視。與神隊友商量後(其實都近乎通知他我想去醫院看看了),打電話諮詢了醫院護士後,對方都建議我立刻去醫院看看好了。其實在到醫院前,我都滿冷靜。一方面是我在發現出血前10分鐘也感受到小隊友在動來動去郁郁郁,沒有破水,沒有腹痛,沒規律性宮縮。加上醫院離家超近,只是步行五分鐘就到的距離。只要到了醫院,最差都是我立刻要剖腹,小隊友應該還是能生存的@@
很冷靜和順利來到醫院,辦好手續,量好體溫。在候診區域等待時,沒事可做就做一下靜觀吧@@(這到底是什麼神邏輯了?!)我選擇了先讓注意力安住在腳底下,我發現自己其實只是慣性地shut down了我的情感,很task oriented地完成一系列的決定。這是我由小到大的訓練,也感恩於我這訓練,我很冷靜地完成了一連串的安排。當我能靜下心來,與自己連繫時,發現自己已落下眼淚。其實在心底裏,有著老朋友擔心和焦慮。隨著這些老朋友的存在,發現自己的呼吸很快,血壓也隨之有點低的感覺。透過留心呼吸和感受著如山一樣的坐姿,承戴著這份情緒。也為小隊友和自己送上祝福,祝福我和他都會平安、健康。(祝福時真的淚崩了)
終於可以見到醫生,醫生第一時間就看看小隊友的狀況。頭鑪、大腿、腹圍都一齊正常,心跳正常,還見到口仔一下一下張開@@ 羊水足夠,也沒胎盤前置的問題。然後再被送去產房,檢查有沒有規律宮縮。要躺在床上等待20至30分鐘,沒事可做就做一下靜觀吧@@ (這又到底是什麼神邏輯了)聽著儀器度著小隊友的心跳,感受著他的郁動。最後結論是沒有規律宮縮。(30分鐘內連一下宮縮都沒量到)然後是內檢,做了兩次,子宮頸口沒打開,息肉也沒出血。

最後結論是:不知道。醫生說很多時都不知道出血的原因。其實第一下聽到的時候,真的心生懷疑,在想明天要不要再找second opinion。但現在我很佩服醫生的坦誠,他不知道就說不知道,他沒有為了要解說一件事,硬說一個理由。生命是充滿未知,這些未知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原因。
其實我在心中猜想了無數的原因,又回想了整天做了什麼可能引起這狀況。神隊友也不斷的推敲(他最後覺得最可能的是我蹲下來看產品了。其實我不同意,因為我每天做不同的事時,都要蹲下來,頂著5KG彎腰傷害更大好不好,其實,我一直蹲都沒見出血。但他覺得這樣會安心點就算了)。但其實想找出原因背後,是一份對未知的恐懼。如果我知道原因,我避免做這件事,未來就不會再發生這件事。
但很坦白說,大家退一步理性點想,其實未來真的可以發生任何事情,有些是我們不喜歡或不想踫到的。只是我們不願想像或面對,每當提起時,可能大家立刻的反應是「不要說不吉利的話」「沒事的」「一定不會發生了」。其實再細心地留心一下這些反應,這只是源於不知道怎樣面對這些未知的恐懼,出於本能的反應和拒絕。
不斷查找理由、不斷否認或逃避不吉利事發生的可能性,是我們面對這份恐懼的慣性。我覺得有點像一隻鴕鳥把頭放在洞裏說「你看不到我」,「你睇我唔到」。但這並不能讓我們達至心靈的平安。
而我覺得自己很幸運,我遇上了物理,也遇上了靜觀。在理性上,我寧可接受未知,也不願接受一個牽強的理由去自己騙自己。停止或拒絕思考讓人遠離真相。忍不住要引用Feynman的金句(忍不住要介紹一下他,他是建構量子場論quantum field theory其中一位巨人,有天才魔術師之稱,也是一個對學問充滿熱愛,而不乏人性化一面的科學家。他的愛情也是感人至深的T^T):I can live with doubt and uncertainty. I think it’s much more interesting to live not knowing than to have answers which might be wrong.

在感性上,靜觀讓我可以承載因未知帶來的不同情感,可能是抗拒、擔心、焦慮、不安。我可以與這些感受共存同行。而我覺得其中一個在靜觀中修習的態度對我很有幫助,是「信任」。信任自己的內在,信任自己能面對未來的未知。
在這次事件上,我深深感受到信任自己的力量。信任自己能面對任何可能出現的結果,信任小隊友會有他的能力。我不需要為擔心未來的不可知,不斷在腦海中無意義地預演不同情況,製造更多不必要的不安。我只需要將心安住在當下,與自己和小隊友共處。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平安。
#雖然說得坦然
#但我還是不希望再發生出血問題
#小隊友也繼續在肚子開趴
#他可能才是最坦然的那一個
#好吧沒事我再回去平躺戒備了
One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