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觀喜樂
本來在「喜怒哀樂皆靜觀系列最後一節」是想談論喜樂這個較開心的話題。但在預備這課題時,有一個想法一直回盪在我的心中,就是苦難和喜樂的關連。 我最後還是決定談及這兩者。因我覺得單單只談及快樂,這實在太正能量,太離地,也忽略了大部份人的關注,就是因為感到痛苦,所以想知道如何快樂。有可能令人生更快樂嗎?甚至沒有痛苦,只有快樂嗎?
本來在「喜怒哀樂皆靜觀系列最後一節」是想談論喜樂這個較開心的話題。但在預備這課題時,有一個想法一直回盪在我的心中,就是苦難和喜樂的關連。 我最後還是決定談及這兩者。因我覺得單單只談及快樂,這實在太正能量,太離地,也忽略了大部份人的關注,就是因為感到痛苦,所以想知道如何快樂。有可能令人生更快樂嗎?甚至沒有痛苦,只有快樂嗎?
就如所有情緒一樣,恐懼對我們有其用處。恐懼可謂是我們生存的雷達,當有任何可能危害我們生命安全的事,就會觸發恐懼的雷達。視乎不同程度的危機,我們亦會有不同程度的恐懼。
當面對苦時,我們不期然要找出原因 當感到不快/痛苦時,我們總有一個傾向:為自己感到不快搵個原因。其中一個是為自己受的苦,找一個人「負責任」。可能以下的對話,大家都不太陌生,或多或少自己有想過或身邊人講過: 「都是佢唔好,如果唔係我唔洗好似依家咁慘」 (都是他不好,不然我也不會這樣慘了) 「如果佢唔係咁攪一攪,我洗咩咁辛苦。」 (如果不是他這樣做,我也不會這麼辛苦) 我們甚至會跌入一個想法:「對方是刻意為之。」 「對方明明睇到我咁樣,都仲係要咁做。」 (對方明明看到我這樣子了,還要這樣做) 這個現象在我照顧兒子(小隊友)時,時會出現。當小隊友不願睡覺時,我常常會忍不住問他「為何你不睡了?」我相信大家都相信小BABY是很純真,他不會刻意要令你難受。就算他好像特意要你為難,但其實他只是尋開心(要再重申不是尋你開心),是他沒想到這樣其實你會好痛苦。但就算這麼PRUE,這麼TRUE的小BABY,你難受時,都會禁不住質問佢:「你為何要這樣了」。「潛台詞」就是你為何要害哦這麼累和辛苦,忍不住要他為你的痛苦負責。連對小朋友亦如此,何況是與我們共處的成年人。有時很難第一下會想到「對方無心要令自己難受」這個可能性。特別是那些痛苦來自與人衝突。…
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,我在上週六的講座主題:「靜觀與情緒」。很多時,報讀靜觀的朋友,都將之視為情緒管理的方法,希望修習靜觀後,可以有效管理情緒。而為何靜觀會幫得到忙? 為何我們想管理情緒? 這莫過於因為面對強烈情緒時會失控。失控,可能是指外在行動,亦可能是指內在層面上。行動,可能是不由自主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,例如辱罵身邊的人、痛打子女等。冷靜過後,其實絕大部份的人都知道自己過火,心感後悔。而內在層面上,我們很多時會像跌入情緒的旋渦中不能自拔,越想越愁(或越想越炆),沉溺在情緒之中。 佛陀說,沒有東西能夠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生存。不僅是有形的生命,心理狀態也如是。 愛需要滋養、餵養而生存,同樣,痛苦的存在也是因為我們在餵養它。 — 一行禪師 很多時在這些情緒孕育出負面的想法,這些負面的想法又加強和餵養那些情緒。他們尤如形成了一個共生系統,生生不息。我們就這樣被困,成為了情緒的奴隸。 當我們置身於情緒當中時,它們總是極具吸引力,不斷將注意力拉走。我們可能會嘗試不去想,但又自自然然跌回情緒旋渦當中。身陷其中時,思想很多時會變得單調,視野變得狹窄,連帶行動都變得單一。 在教養孩子時,我就很感受到這份狹窄與單一。例如,每當趕時間兒子又不配合時,心裏就有份焦急升起,時常內心亦開始冒起火光。那時就會有極大的衝動,想強行逼他就範,或想大聲吆喝以拿回掌控權。有時候,其實只是我們不知道如何是好,焦燥難耐,所以想能控制現況而失控。…
憤怒,可以憾稱最有爆發力的能量。它強大的能量,可以推動我們成就很多事情。但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,任由這份能量亂竄,會造成很大的破壞和傷害。今週的文章會分享面對憤怒時的慣性反應、憤怒背後的訊息,以及我們可以怎樣藉著靜觀覺察,駕馭憤怒。 憤怒時的慣性反應 中文字的「怒」字很有意思,由「奴」和「心」組成,演譯出當我們在憤怒時,心被情緒所騎劫,成為了情緒的奴隸。 當憤怒時,思想很容易變得偏執。其中一個最常見是「基本歸因謬誤」,意指我們會高估事情發展人為的因素,而忽略外在環境的影響力。我們會將事情歸咎於他人的品格或行為缺失,而看到事情發生的其他可能性。如我兒子小隊友不願佩合穿衣服,然後上堂(PLAYGROUP)遲到了。我認定這結果是因兒子任性,他性格有所缺失。卻看不到另一些可能性,衣服的圖案他不喜歡,他想穿心愛的小獅子而不是恐龍圖案。他亦不明白他的行為會令自己遲到,甚至可能心想,媽媽不斷說的「遲到」是什麼來的?可以玩的嗎? 我們的怒火就如無處可逃的花火,不斷外洩,以極具破壞性的形式,如暴徒般打破很多關係(或真的實體打破一些東西,如我老公扔爆了小隊友的水壺)。可能我們會以謾罵、威嚇、羞辱去發洩怒氣、懲罰對方。我們也可能以報復、傷害性的行動以眼還眼。可能我們會想對方補償自己,為他 們「令」我們所承受的痛苦付上責任,付出代價。 情緒背後,憤怒的因由 縰然憤怒聽起來很負面,也很霸道,還有點危險的味道。但其實憤怒就如其他情緒一樣,都有重要的訊息想告訴我們。憤怒有時候其實是道德指標,告訴我們道德底線被踐踏,需要我們行動扞衛。我們可將這種引發道德情緒的因由分為三類:個人自由與權利、社會利益與義務及信仰/信念。 個人自由與權利受侵害…
哀愁是人應有的感受,面向情緒也會發現到生命的禮物。
文章會分享關於哀愁的迷思,包括誤將哀愁視為抑鬱症,或視表達哀傷是軟弱的表現。
亦會分享哀愁背後的禮物:愛、意義和慈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