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觀與伸展

這個月的講座都是關於靜觀伸展,所以都想分享靜觀伸展這個練習。希望從伸展的角度和靜觀的角度,分享兩者如何互補。
從伸展的角度,帶入靜觀覺察有什麼好處?
首先,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伸展的目的。其實伸展的好處多多,當中包括:
- 增加身體的靈活性以及幅度;
- 放鬆肌肉和關節;
- 促進血液循環和加快新陳代謝;
- 運動前暖身,等等。
不過心的慣性,很多時會妨礙或降底伸展的效能。還記得心的慣性嗎?很多時會心不在焉,魂遊太虛,又很習慣地批判和比較。
先談「心不在焉」。我們的注意力時會遊走。可能在伸展時,並沒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感覺,而是雲遊太空,想東想西。那當然這不是我們有意為之,這是心的慣性。但這令我們無法掌握動作是否有效針對目標肌群,亦令伸展練習未能發揮最大的效能。 而這種情況最常出現於那個姿勢並沒能讓我們很有感覺,或本身已很熟識那個動作。而這也涉及一個誤解,就是做著這個姿勢,就能達到伸展效果。當然,我要澄清我們們並不一定要伸展身體到「很有感覺」才叫做到。但忽略身體覺知的回饋,其實亦代表著失卻調整姿勢到最適合身體的機會。
靜觀覺察,意指有意而不加批判地留心當下經驗所升起的覺察。當我們能以這份開放的覺察力,留心當下伸展時身體的感覺。我們就能留心到身體的回饋,繼而選擇最合適自己的伸展方式。很多朋友在做靜觀伸展時,都會分享到比平時更有感覺。很多時正正因為他們將心放在當下,留心到更多身體給我們的訊號。
另一個是「比較」。在與學生分享伸展時,很多學生會分享做不到那個動作,然後很快就斷定自己做不到。而很可能所謂的做唔到,只是跟老師或同學的幅度不一樣。當很快判定自己做錯時,隨之而來就是感到焦慮或挫敗。甚至更嚴重的情況,是因比較心而勉強自己,覺得自己要達到那個標準,才是做到,勉強到受傷,反而與伸展的目的「希望身體可以更健康」背道而馳。幸好我沒學生因太「用功」而受傷,但有物理治療師朋友分享,他們的病人中,亦不乏也做瑜珈太勉強自己,而受傷求醫。另一個極端,與太勉強自己的相反,莫過於放棄,很快判定不適合自己或自己做不來,然後放棄那些動作,甚至放棄伸展。
每個人生而不同,經歷不同,際遇有異。能做到的伸展幅度自然有所不同。但我們總是慣性地去比較,覺得自己伸展幅度不如人,就是自己做不到,或不如人。但卻忘了最重要的地方,伸展的目的只是希望我們可以照顧不同的身體部份。但我們那個慣於比較的心,總是悄悄地出現,暗暗影響我們,讓我們看不到真正重要的地方。
靜觀覺察,其實在伸展練習時,除了留心身體的反應,正正希望同時留意心的反應,包括那些在暗處影響我們的比較和批判心。當我們能夠留意到自己這些想法和衝動,與之保有一些距離,我們就可以不用盲目跟隨這些想法和衝動,有較多的力量尋找合適自己的伸展方法。
從靜觀的角度,練習靜觀伸展有什麼好處?
其實我覺得將靜觀覺察引入生活當中,無論是動態還是靜態,都會有其好處。不過靜觀伸展作為一個動態的靜觀練習,實有其獨有的特色。今天想輕點其中兩個,其一是身體有較強烈的感覺,其二是練習易生喜惡心作為觀察對象。(我也很喜歡學生跟我分享其他的「好處」,時時也讓我的心”WOW”一聲響起,這正是每個人都不同的樂趣。)
先談「身體強烈感覺」這部份。雖然靜觀練習的意向並不是要尋找特別的感覺,能夠留心到所有當下任何的經驗即可。不過在伸展中,通常有較強烈的身體感覺作為觀察對象,令不少朋友感到較容易開展。在做不同動作時,留心身體不同部份感覺的呈現,如何變化,都是很好的練習,藉此去培養對身體的覺知和了解。而同時伴這份強烈身體感覺,心亦會有不同的反應,就是喜惡心。
我們的心很快就會對不同的經驗做出反應,可能是喜歡,可能是厭惡,亦可能是沒什麼特別(繼而感到無聊)。而靜觀伸展有趣的地方,常會發現同學們對強烈的拉扯感,會有不同的反應,有人覺得「爽」,有人感到討厭。就算是同一個人,可能不同身體部位的拉扯感,都有不同的喜惡。從這例子中不難發現,對於拉扯、痛感,可以有不同的喜惡感。所以喜惡感其實並不能忠實反映動作是否正確。但心卻很快以此作為基礎作出種種判斷。當覺察喜惡心的升起,以及引伸的衝動,而不跟隨,純綷練習覺察這些反應,就已是非常好的練習。不因喜惡感而盲目反應,就能更清楚看到自己的衝動,更有能力選擇如何有意回應。在伸展時,我們對感覺有所喜惡。在生活中,又何嘗不會?所以在伸展當中練習覺察喜惡心,亦能幫助我們將這份覺察,帶到生活其他事物當中。
今天想邀請大家輕輕伸展一下,感受一下伸展的樂趣! (可跟隨PODCAST練習,或跟隨文字練習)
- 稍稍調整坐姿,然後花幾個呼吸的時間,留心坐著的身體感覺;
- 做幾個喜歡的的伸展動作,在做的時候,一直保持對「身」「心」的覺察;
- 完成動作後,花幾個呼吸的時間留心整個身體的感覺;
- 回到呼吸,讓心安住在數個呼吸上。完成練習。
期待再與大家一同修習。培養覺察、慈愛,照顧身心。
詩敏Aya上
小近況: 其實關於靜觀伸展,另一個最常被問的問題,反而是要不要播音樂。好吧,靜觀伸展可以不用播音樂。因為我們並不是想要導入某一個「舒服」的狀態,而是希望磨練我們的覺察力。我們內心的自在平安,並不需要靠外在的音樂,無論有多風高浪急,我們仍有能力在內心中找到寧靜。
此文為2022年6月23日的「詩敏Aya靜觀通訊」和「詩敏Aya靜觀通訊Podcast」。有興趣可點擊連結訂閱最新通訊。

靜觀練習:3步呼吸空間(加強指示版) – 詩敏Aya靜觀通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