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生命的熱情

不知道大家是否也經歷過日復一日,返工放工,睡醒了,再返工等放工的生活。又是否感覺人生了無生氣?對生命缺少了一份熱情?
話說近來友人因我久久失聯,故致電關心我的近況。大家聊著聊著,正正提到作為全職媽媽,那份日復一日,沒有自己時間的苦痛。她對此深感認同和共鳴。雖然她是工作媽媽,但曾因腳傷要在家休養數月。當時與幼囡朝夕相對,對生命少了一份期待感。
期待感,這詞真的是非常對好的形容。我相信除了全職媽媽,其實其他人亦或多或少有類似的經驗。日復一日,明天一再重覆,沒什麼值得期待。生命沒有朝氣。再加上疫情,很多人都在家工作,工作與私人時間的界線就更為模糊。疫情更限制了不少私人活動的選擇,如親友聚餐、四處覓食、外出效遊、運動等等,私人生活變得更單調乏味。
在家工作開初實令不少朋友滿心期待,省卻上下班的交通時間,時間運用上亦較為彈性,在家感覺亦較自在放鬆,還有偷偷「蛇王」放鬆一下亦沒人知曉的快感。但慢慢大家開始發現在家工作的問題,它令工作與私生活間失去了界限。那份沒完沒了的感覺更為強烈。如有小朋友的家庭更「頭痕」。工作之餘,還要應乎照顧小孩。本來在外工作,工作和教養分開,可在兩份責任間稍稍喘息。但現在兩件事在同一空間發生,往往兩頭唔到岸,身心俱疲。
在此希望分享兩個方向,幫大家嘗試在形形役役(以及疫情下)的生活中,找回生命的熱情:
定下界限
第一個是找回界線。 以前我們還能夠依靠物理空間,區分工作與休息時間。但在家工作時,這份區分就只能靠自己。設立界線可有助我們減省這份「日復一日,沒完沒了」的苦感,幫助自己找回熱情。
細心留意,很多時痛苦的來源,是覺得痛苦不會結束。這個「沒完沒了」的想法,令我們的內心更為痛苦,覺得自己「無法承受」這些「討厭」的工作。其實很多時真正沒法承受的,並不是那厭人的工作,而是「這些討厭的事會一直持續下去」這個想法。
曾經在書中看到一個故事,當中的小女孩很有智慧地運用這個方法。她很討厭做家務,一想起就不想做。但她想到為自己設限,定下做五分鐘家務。她就有信心只是支持五分鐘,完成這件惹人厭的工作。一個接一個的五分鐘,她就完成所有的家事,這令她很有滿足感。討厭的工作,亦變得更願意去面對。再者,「設限」亦幫助我們看到「世事無常」,厭惡之事也是會總結的,讓我們較容易易覺察和脫開「沒完沒了」這個想法。
而設限減卻苦感同時,也幫我們找回成功感。當我們能更細心留意工作時,會發現其實並非所有工作都這麼惹人厭,也有一些部份是自己喜愛或有滿足感。就如小女孩為自己的家事設立時間界限,我們也可以切割自己的工作,厭惡的工作,喜歡的工作,有成功感的工作。當它們各有界限時,我們就能更用心感受每一樣工作當下的經歷,更容意留意到工作為我們帶來的不同感受。當所有事扭在一團時,我們很容易只留意到痛苦的感覺,而忽略了工作當中的一點喜悅和成就功感。
設限,與之同在,幫助我們找回對工作的期待和熱情。
擁抱生命每一刻
除了設限,改變面向生命的態度是很好的方法(沒錯,就是我們不斷練習的靜觀:以開放的心覺察當下)。
有時候生命細水長流,重重復復,所有事都可「預知」,失卻好奇心同時,也失卻了對生命的熱情。近來在《創作,是心靈療癒的旅程》一書中,閱讀到一篇好美麗既故事。這是作者外婆的故事:
而我以前都說外婆囉嗦的長信是「動植物報告」。「迎春花開了,今天早上我第一次看到知更鳥……。天氣這麼熱,玫瑰花還開得好好的……。山埔鹽樹變色了,信箱旁的小楓樹……我的螃蟹蘭快開了……」 體會外婆的生活就像在看家庭紀錄長片,這裡一個鏡頭、那裡一個鏡頭,用我從沒看懂的模式剪接在一塊兒。
「老爹的咳嗽愈來愈嚴重……看來小席蘭會提早生馬寶寶……瓊娜回到醫院陪安娜……剛養的拳師狗取名叫崔茜,你能想像她喜歡睡在我的仙人掌花壇上嗎?」 我能想像。有了她的信就能輕鬆想到。
在外婆眼裡,生命是不間斷的小小奇蹟─六月間開在白楊樹下的老虎百合,在河中灰色石頭下奔跑的蜥蜴有著光滑的外皮。她的信繞著季節和生活打轉,她享壽八十,一直到生命的盡頭還不斷來信。她的去世和她的螃蟹蘭一樣突然,今天花開明天謝。她身後留有寫下的信件和結縭六十二載的丈夫。她的丈夫,也就是我的外公霍華老爹,是個風度翩翩的無賴,有著賭徒的笑顏和倒楣的運氣,大賺大賠了好幾回,結果家產散盡。他把錢拿去喝酒賭博,花起錢來像外婆丟麵包屑餵小鳥似的。他虛擲生命的大好良機,外婆則品味生活中的小小機緣。提起外公,我母親總說,「那個男的。」
外婆和那個男人住過磁磚牆的西班牙式住宅、拖車、半山腰上的小木屋、狹小的公寓,最後在大雜院中落腳。「我真搞不懂她怎麼受得了。」每當母親氣外公搞砸事情時總會這麼說,她的意思是她不曉得原因。
其實,我們都知道外婆之所以能夠忍受的原因;她站在水深及膝的生命溪流中,並全神貫注。 外婆走了之後,我才學到她信中的智慧:人要清醒才能活下去,全神貫注才能神智清醒。沒錯,她的信上說,老爹咳得愈來愈嚴重、我們的房子沒了、沒有錢也沒有工作;但老虎百合開了、蜥蜴在太陽下找到好位置、天氣很熱但玫瑰仍在綻放。 外婆從痛苦的生活中學到,不論成功或失敗,生活品質的好壞並不影響生命的真相。
有品味的生活必定和喜悅的能力成正比,喜悅的能力則來自全神貫注。
駐足留心當下事物,讓心融入生命當中細味,也是一份喜悅。
我們實在太習慣去忽略自己的經驗了,太習慣專注於負面既事情。可能心就係不斷遊走於近來疫情既新聞,對於染疫既擔憂。但生命每刻都有著令人感恩的事,可能係全家仍健健康康齊齊正正;當下亦發生著不同令人怦然心跳的事情,可能是家中小寶貝的趣怪動作,之前為自己買的一隻可愛馬克杯。能否發現,實有賴於對自己經驗的覺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