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一本沒想過要買的書。其實一直都有聽過這本書,但就憑「怦然心動」和「魔法」二字,作為一個中女真的有點不好意思買下來。而這麼標題檔的書名,亦令我有種「水份」甚高的感覺。 但緣份就是很神奇。正當我每月檢討自己的一年目標進度時,有感斷捨離的進度有點落後,就心想不如看一本斷捨離書提升一下動力。然後又不知為何這本書再次映入眼簾。好吧!人生有點累,看點輕鬆少女風的書不會遭天譴的。一看,真的有點欲擺不能。 雖然少女風,但她的斷捨離手法卻很果斷,亦很簡單。就是只留下心動的東西,為每件物品定下一個安放的位置。但在這兩個原則背後,卻暗藏大道理。 為何只留下心動的東西?因這才是當下此刻重要的事物。她提到不捨掉棄的東西,大多與過去和未來連結:對過去的不捨、對未來的不安。但此刻最需要珍重的,才會令我們心動。所以她基本上是鼓勵客戶將所有不心動的東西送走,讓自己最珍視和心動的東西環繞自己。其實這想法一級棒,為何心力要花在依戀過去,或對將來感到擔憂。為何不把心放在當下最愛和最重要的東西上? 為每件物品定下位置的見解,在功能上她有一些解說。但我更愛是她惜物的態度。字裏行間都感受到她對物件的尊重。她深信每件來到身邊的物件都支持著自己或客戶。所以如它沒有一個位置休息,會很不安,也很對不起對方。她很重視珍惜讓她心動的物件,亦會為令它們作適合的照顧和安排。其實這份態度,除了物品,對人又何嘗不是這樣?我們又有沒有為令自己心動的人與事,留一個空間?還是被很多形形式式但並不讓自己心動的事而營疫。從練習對物件的尊重,繼而延伸自生命其他的部份,是一份很好的修習。 最後看到麻理惠老師的一句說話,很觸動,看了數次,很想在這分享: 「因為某種綠份而拿起這本書的你,一定有相當強烈的意識,想要改變現狀,想要重整人生,想要發光發熱,想要改善現在的生活,想要變得更幸福。我保證,這樣的你絕對能夠變成會整理的人。」 好!繼續加油!修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