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角度的修習
每次靜坐時,我都會花一點時間觀察一下小隊友。(其實在靜坐時,他大多時候都是靜靜的。) 今天忽發奇想,其實在子宮的部份,我還是會感受到肚皮的一脹一縮,肌肉的不期然收緊、放鬆,心跳的感覺(有時候肚的心跳感覺比心臟位置還強)….不知道在小隊友的角度,那又會是一個怎樣的經驗呢? 很好奇哦! #人的角度 #狗的角度
每次靜坐時,我都會花一點時間觀察一下小隊友。(其實在靜坐時,他大多時候都是靜靜的。) 今天忽發奇想,其實在子宮的部份,我還是會感受到肚皮的一脹一縮,肌肉的不期然收緊、放鬆,心跳的感覺(有時候肚的心跳感覺比心臟位置還強)….不知道在小隊友的角度,那又會是一個怎樣的經驗呢? 很好奇哦! #人的角度 #狗的角度
還記得上年參加MBCT for Cancer的Training時,老師在小休前都會要求我們在小休時抽時間做Micro Mindful Practice。很記得第一個小休過去,老師問我們有誰記得做這練習,然後沒一個同學記得。這對我來說很震憾,在場的同學全都是資深的靜觀老師,但我們卻沒有人記得做練習。而其實靜觀並不困難,但記得做靜觀卻並不容易。(可想而知,不記得做練習其實是人的天性xddddd ) 不過作為一位老師,又深知練習融入生活的重要性。言教身教,當然也要幫助自己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。我不斷回憶和思考自己的習性,後來靠GARMIN BB提醒。直到現在我也有使用。 我會在GARMIN BB中調較三個時間震動,提醒自己要做練習。當震動時,我會停下手上的工作,做1-3分鐘的練習。如果真的不合適停下來,亦可一鍵靜音,它會待10分鐘後再提示你。除了定時提醒,我也常用它的timer功能,調較每5-7分鐘一震,去做靜坐修習的提示。…
朋友們常問道「係咪真係feel到(bb郁)?」。其實這也是我時不時會自問的問題。不過這也是我們腦袋的習性,當身體有不同的「感覺」時,腦袋就會開始活躍,想去「判斷」這是什麼?喜歡不喜歡?然後不斷延伸,想更多更多(可能跟這些身體感覺無關的事)。而這個習性,有時候會引發不必要的壓力或情緒。舉個例子,如感覺得肚子有抽痛的感覺時,我們可能會不期然想 「bb是不是有事了?」 「會不會是流產先兆了」 「我需不需要看醫生」 「可能我想多了,但萬一…..」 「之前好像聽過朋友的朋友試過……」 「現在去醫院很危險,我和bb會感染肺炎」 「慘了,沒人救到bb了」 「都怪我之前吃了xx/都怪我之前太操勞」 「我為什麼這麼沒用?」…
近來閱讀時,看到一句話深有感受 // expectation are suffering under constructions. 回望以前,也因期望而受了很多苦。期望努力過後,會有好成績;期望付出真心,會有所回報。 但慢慢發現,原來有時候多努力,也不一定有回報。慢慢在靜觀修習中,學習放下期望的執著。慢慢人變得感恩。感恩努力過後能有所回報;感恩身邊朋友每一份的愛和善意。因為這些都非必然。
在到醫院照超聲波前的晚上,帶著有點不安的心情平躺在床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