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「因想令對方開心」所生出的購物慾
在早年幸得T大師相贈了一句「擁有就是負擔」。每當我想買東西時,我都會想起這句話。
但當成為小主婦後,這成了我一大的課題….
以前與父母同住,廚房是母親的主場,真的沒什麼話語權。(人要懂分莊閒)還記得以前很想要一個焗爐,曾經一度獲得父親大人首肯(keke,因為我做的奶黃月餅很好吃,可惜父親大人也是閒)。可惜被母親大人擊退了(還要用不科學的理由,說焗爐跟微波爐一樣死壞人。焗爐和微波爐的煮食原理是不同的,好不好@@)
當年結婚的時候,最後基於實用性選了蒸爐,沒選焗爐😭😭😭所以縱然有了自己主場,我還是沒有焗爐。(不過Miele蒸爐的表現真的100分!值得的!到現在不時都會想念Miele BB)但來到台灣,我終於獲有了心心念念的小焗爐了!(我沒買哦,本身這焗爐就在屋內@@)
有了小焗爐,真的有很多想試做的東西~例如很想試一下焗三文魚,海鮮闊條麵,APPLE CRUMBLE。當我仔細地觀察,為什麼我這麼想做的時候。我發現其中一個我很難抵抗的理由,是我很希望身邊的人開心。所以近來看到朋友們弄德國啤酒咸豬手和燒肉,小隊友他爸也喜歡,我又會很想做做看(感覺人家的老公吃得很開心很幸福麻)。不過我再回望我的廚房不太用到的東西和材料時,發現很多食材或是用具,都是緣自於”希望身邊人開心”。再仔細地想,其實我近年很少”純綷”買東西給自己,很多時都打著”如果買了就可以XXX,XXXX就會開心”的旗號添購。
不過再冷靜地想想,其實買了這些東西,是否真的如我所願?我相信那些不太用到的材料和東西給了一個答案。而近來看的書藉上,也給了我一些啟發。是不是真的要擁有?會否有其他折衷的方法,例如共享服務,又或是外食。其實我是沒可能完全做出中、西、日、泰等等的各國菜式,(所需的工具和食材都各異,要存放的工具和調味料亦要很多)選定一些拿手小菜把它做好,較為實際。其實放下”要自己煮出這首菜”的想法,當想吃時到店家品嘗,也是一個選擇和樂趣~
繼續練習靜觀這份欲望,繼續思考更善巧的方法!加油!
#學習面對希望對方開心的購物慾
#除了這是否我需要的也要問這是否真的是對方需要的
#好吧我最近敗了兩個紅色大碗
#可以用來焗AppleCrumble和放水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