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milar Posts
生活就是修行
在小隊友出生後,我的常規靜觀練習(如靜坐)亦隨之而去。每天都圈著小隊友轉轉轉。但讓我回想起我這三個多月的日子,其實我並不覺得我的靜觀修習有所停頓,甚至有更精進的勢頭。 小隊友在看世界時,我和他一起靜觀看世界;小隊友在牙牙學語時,我修習靜觀聆聽;小隊友在懷裏時,我留心著他在我懷裏的重量和溫度;小隊友吃奶時,我覺察著與他當下的二人小時光;小隊友在笑時,我感受著在內心揚起的那份幸福感;小隊友哭鬧時,我看著他哭鬧也同時與自己生起的身心反應連繫。 近來有綠看到鈴木禪師的一篇文章,有一段分享到: 當馬祖成為馬祖,他的坐禪才會是真正的坐禪,而禪也才會成其為禪。(文章前段講到一則禪公案,是有關馬祖禪師的公案)怎樣才叫做「真正的坐禪」?就是當你是你的時候,不管你做什麼,都是坐禪。哪怕你是「躺」在床上,一樣可以是坐禪。反過來說,就算你是在禪堂裡打坐,如果心不在焉,我也懷疑各位是不是真正的自己。 《禪者的初心》 鈴木俊隆著 靜觀的練習並不止於靜坐,存於我們的生活,在每一個當下。 #當媽就當媽#很感動近來收到瑜珈老師的問候#就讓我與她對話中的一句生活就是修行作為題目#這句話很好地總括了我的體悟
姐吃的不是味道是回憶
隨著年紀漸長,我由喜歡西式餐點,慢慢變得喜愛中式餐點。有時候並不是因為很喜歡中菜,而是喜歡那個圍在一張圓枱上的氣氛。人在異地,就更會懷念起昔日的味道,家的味道。 還記得家母很喜歡吃薑醋,而我並不特別喜歡。每次有人送薑醋給她時,總會以補身為由逼我吃一點。現在到小隊友出生,家母興高采烈地煮了很多分給朋友。我就沒緣份吃到,但因想家,我也跟隨傳統煮起薑醋來。聞著這陣熟悉的酸醋味,不禁想起媽媽,想起家,對這盤薑醋不禁有一份期待。回憶果然是食物最佳的調味料。 #原來八珍甜醋唔易買#在賣來佬貨的CITYSUPER成功入手#本來只吃薑醋蛋的我也吃起薑來#影張相向老媽交個功課先
修習靜觀的7個態度(五)—— 不強求 Non- Striving
很久很久以前,在佛陀還在世的時候,有一位煩惱很多的農夫。他聽說佛陀很有智慧,所以決定請求佛陀開示。 他的煩惱多到數不清,像是天氣不是太乾就是太濕,收成始終不理想。他很愛他的太太,但她愛挑毛病且過於精明。他對小孩也有滿腹不滿,因為他們長大後對他不再如往常感激。此外,他的鄰居常常干涉他的生活,散播他的不實謠言。 佛陀看著他說,很遺憾但他幫不上忙。他解釋,「所有人都有八十三種煩惱,這就是人生。當你解決了一種煩惱,另一個就取而代之。佛法無法幫你解決煩惱,但或許可以幫助你面對第八十四種煩惱。」 「第八十四種煩惱,那是什麼煩惱?」農夫問道。 「你不想要煩惱,」佛陀說。 出自《靜下來工作》一書 當今天提筆想寫這「不強求」的題目時,不禁想起這故事。我們可能或多或少都如這個農夫般煩惱,希望工作收獲如理想,希望另一半高富帥,或甜白美,又希望小孩聽聽話話,最好讀書、體育、音樂樣樣精。又想人際關係良好,受歡迎,可以人見人愛車見車戴就最好了。為了這些希望,我們很努力。努力工作討好上司,不斷鞭策另一半上進或改變,為孩子報無數興趣班,爭取考入名校,求他能達十項全能,一張漂亮的成績單。 但當事與願為,努力去求卻求不得時,真的很苦。不禁問自己這麼努力,為何沒有回報?又可能問自己做錯了什麼,又或怨天尤人等等等等。我們總是有種錯覺,當事情不順心時,應該有些事可以改變。 這份強求心就如原廠程式般安裝在體內。又的確有部份原因是天性。為了求生,我們對負面的事特別敏感,因在原始時代,很多時令我們心生抗拒的事,都有機影響我們的生存。雖然我們身處現代社會,但這份源自於祖先的本能仍影響我們。除了求生本能,社教化也起了很大的影響。社會鼓吹競爭,力爭上游。在廣告和電視劇的渲染下,某些標準或價值在心中植根。我們就如一隻面前掛著紅蘿蔔的小驢,力求追到那顆紅蘿蔔。當吃不到紅蘿蔔,就很煩惱,因為我理應要吃到,我需要吃到。因為社會告訴我,我需要也應該要吃到。 老師曾有一個關於兩支箭的比喻很適合用來作補充。人生所發生的不順之事,如箭一樣射向我們的心,痛。但當我們不想要這種痛,想要強行改變時,如第二支箭射向自己(有時不止一支….),痛上加苦。靜觀並不能除去第一支箭,但卻能避免我們向自己射第二支箭(或少射幾支吧)。人生無常,不順心之事不能免除。但我們不想要煩惱,因強求而生起的苦,卻能透過練習免去。…